家长指南

Parents' Guide

一位初三“考妈”的教育心得:如何跟孩子沟通

时间:2018-04-29    浏览:

2015年的6月也是我家宝贝迈入人生中第一场重要考试的时刻,如今初三生涯只能用“千辛万苦”四个字形容,“大考三六九,小考天天有”每天作业做到十一二点,双休日奔波于各处轮番补课。我想这也是大部分初三考生必须经历的一个过程。

我家宝贝绝不是学霸,但也不是个差生,属于中等到中上游水平,成绩不会大起大落,四平八稳。所以家长对她预测比较好掌握,但是她有个致命弱点——心理素质差。平时测验、月考大都可以名列前茅,但到了重要考试就会“翻船”。

我问过她几次,她说有时第一天考砸了,心慌了,直接影响到下一轮考试。女孩子,比较敏感,容易纠结。我也和老师讨论过,也在网上查询过。但是后来我自己总结了一套思路,和女儿逮着机会就“说教”一番,谈论一次。

第一次正式谈是在初二下半学期期末考结束,她因为物理没考好导致最强项的英语也失之交臂,回来痛哭一场。几天后,也就是刚放暑假的时候,我带她去了一个环境优雅的咖啡店,之所以选择这个地方我想谈话内容或许对孩子来说比较枯燥,乏味,那么谈话地点就选的特别一点。

至少好的环境才能有助于谈话顺利,落座闲聊片刻之后我说“今天妈妈想和你说说心理素质的问题,以我对你的评估,这次考试绝不是正常发挥。对吗?”她沉默不语,点点头,过一会儿说“物理考好后,我心里很乱,和同学对了答案错了好几题。”我说“这就是症结所在。

其实我觉得你自己给自己压力挺大的,可能我对你也有点无形的压力。每次考完试我都忍不住要问你考得怎样?难不难?估计有几分?……这些我觉得自己不太好,其实就是对你增加压力。我以后不会了。

再者,我今天索性破碗破摔和你谈到最坏的结局。你觉得以你现有水平,中考发挥最差的结果是什么!”她想想说“我就算不补课,考得最差也就是普通高中,不至于落到三校生。”我笑着说“落到三校生又怎么了?据我所知,三校生可以通过艺考同样可以考艺术类大学,我有个朋友三校生对画画一窍不通,去外面艺术培训班全日制画画,结果考了个二本艺术类大学。”

女儿说“老妈,我不至于那么差吧?”“那不就得了?你紧张什么?你害怕什么?你连最坏的结局都想好了你还担心什么?我们目前目标是考个市重点高中,那么即便你努力了,考不上也就是落到区重点。也就是说上一个学校落到下一个学校的结果。

初三不出意外,只要不早恋,身体健康不会一落千丈,当然上升几十分也要靠自己努力的。你如果在这个水平线,也就是十分以内的误差,而这十分就是上下两个学校的档次。”女儿听了不响接着说“那要是考了个普高怎么办?只能考个二本大学。”

我说“普高的话,我们有两个选择,第一,就上二本怎么样呢?将来你有能力就考研,没有能力就到社会上好好工作,不要挑三捡四。我觉得你即便读了一本,到了社会上不懂人情世故照样没用。

第二,我们新高一就转方向盘,准备艺考。去学画画,这个速成很快的。相对而言,艺术类院校,文化课程分数要低很多,而且考生比例相对而言要少很多。”女儿听了眼睛一亮“艺术类学校我可以吗?”“我说现在有很多你这样的学生,高中读书不好,不上不下,家长立马掉转方向,去外面画画,画画这个东西只要花时间很快能赶上的,而且文化分数要要比文化高考低几十分。我和你说这些,不是为你将来定义,我是想告诉你,你们现在要比我们那个年代机会多的去,选择性大很多,所以根本不用担心。

只要你不怕苦,只要你尽力了,市重点或者区重点,一本或者二本真的不是太重要”所以说穿了真到中考那一天,文化知识早就准备充分了,关键那两天就等于在考你的心理素质了,为何现在每次中考总有些孩子会一下子冒尖,变成一匹“白马”中考分数大大超越于他平时所有的考试成绩,其实就是心理素质过硬。他每场考试发挥的游刃有余自然顺风顺水。

在妈妈看来,其实他的文化课程也就是平时水平。这类谈话进行了好几次,只要考试前,我就会念叨几句,然后每次考完我不会再多问了,等着她自己报分数。

事实证明初三开学的一场摸底考她总分进入年级十几名。

学之道——善学者,事半而功倍,又从而悦之;不善学者,事倍而功半,又从而厌之。